欢迎您来到文锦律师事务所网站!
行业新闻
律师提供家庭财产规划服务帮你把家庭财产稳稳传给家人
2025-07-31 12:00:16

image

张阿姨的故事在小区里传了两年她去世前没立遗嘱,名下两套学区房让三个子女闹上法庭,从家庭群骂到法院调解,原本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的兄弟姐妹,最后连老人的忌日都不肯一起过。其实,这场闹剧本可以避免:只要提前花半天时间做个简单规划,就能把财产“稳稳地”交到想给的人手里。家庭财产传承从不是富豪的“专属游戏”,而是每个普通家庭都该补上的“生活课”不用懂复杂的法律术语,要的是“现在就能拿笔写、拿证件办”的具体步骤。

房产是大多数家庭的“压箱底资产”,传对了能省几十万税费,传错了可能让家人反目。先理清最常用的三种方式:买卖、赠与、继承,每一种都有明确的“适用场景”和“操作手册”。比如买卖如果子女已经有购房资格,且房产满五(房产证满五年、是家庭住房),买卖反而比赠与更划算:一套100万的满五房产,买卖的契税是1%(1万),而赠与要交3%的契税(3万)+1%的公证费(1万),里外里差3万。但如果子女没有购房资格,只能选赠与或继承。赠与要注意“防离婚”:一定要在赠与合同里写清楚“本房产只赠与子女个人,不属于其与配偶的夫妻共同财产”,然后去公证处做公证不然婚后赠与的房产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,万一子女离婚,一半就没了。操作步骤很简单:带齐身份证、户口本、房产证、亲属关系证明(派出所或居委会开)去公证处做赠与公证,再拿着公证书去房管局过户,交3%契税+0.05%印花税就行。

继承则是“身后事”,但步骤要提前摸清楚:首先得开两份关键证明死亡证明(医院出具或派出所注销户口时开)、亲属关系证明(要写清楚被继承人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情况,派出所、居委会或单位都能开);然后所有继承人(配偶、子女、父母)要一起去公证处做“继承权公证”如果有继承人放弃继承,得写书面放弃声明;如果继承人有争议(比如有人不肯签字),就去法院起诉,拿到“继承权判决书”;最后拿着公证书或判决书去房管局过户,只交0.05%的印花税,不用交契税。提醒一句:继承的房产如果以后要卖,要是没满五,得交20%的个人所得税比如继承了一套80万的房子,卖了100万,要交4万税((100-80)×20%),所以如果打算卖,更好提前算好账。

银行存款、基金、股票这些“看不见的资产”,最麻烦的是“找不到”或“取不出来”。去年有个客户找我,说父亲去世后留下一张银行卡,但不知道密码,去银行问,被告知要“公证”。其实步骤就三步:步“查账户”亲属带自己的身份证、父亲的死亡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,去公证处开“存款查询函”(全国通用),然后拿着查询函去所有可能的银行、券商查账户(比如父亲常去的工行、买过基金的招行);第二步“定归属”如果所有继承人对分配没意见,就一起去公证处做“继承权公证”,比如配偶拿50%、两个子女各拿25%;第三步“办过户”拿着公证书、身份证、死亡证明去银行取存款,或去券商转股票。如果有争议(比如某个子女不肯配合),就去法院起诉,拿到判决书再办。提醒:更好提前给家人列个“资产清单”,写清楚开户行、账号、基金账户号,甚至密码提示不然可能漏掉父亲藏在抽屉里的定期存单。

如果家里有企业股权,传承的核心是“保控制权”和“防内斗”。我遇到过一个做餐饮的客户,父亲去世后,他想继承公司股权,却被其他股东告知“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去世后,股权由其他股东优先购买”最后只能拿了一笔股权转让款,眼睁睁看着自己家的生意变成别人的。避免这种情况的关键是“提前改章程”:赶紧去工商局调取公司章程,如果里面有“优先购买权”的条款,就召开股东会修改,加上“股东去世后,股权由其指定的继承人继承,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”只要过半数股东同意就能改。如果想更稳妥,可以设立“家族信托”:把股权转移到信托公司名下,指定受益人为配偶、子女,信托合同里写清楚“子女18岁前拿股权收益,30岁后可以成为股东”这样既能避免子女挥霍,又能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。设立信托的步骤不复杂:找一家靠谱的信托公司(比如中信信托、平安信托),签信托合同,然后去工商局办理股权变更(把股权从个人名下转到信托公司名下),最后做信托登记。虽然家族信托门槛不低(一般要1000万以上资产),但对企业主来说,是“把企业留在家里”的更好方式。

传承财产还要“防债务”如果被继承人有欠账,继承人要在继承的财产范围内还债。比如我有个朋友,父亲去世后留下100万债务和一套150万的房子,他继承房子后,得先还100万债,自己只剩50万。怎么隔离债务?最有效的工具是“终身寿险”:买一份终身寿险,指定受益人为子女,身故金是“保险金”,不是“遗产”,不用还债。比如老王有100万债务,去世前买了200万终身寿险,受益人是儿子,那么儿子能拿到200万,不用还老王的债。另外,婚前财产公证也能防牵连:如果一方有婚前房产,做个公证明确是个人财产,婚后配偶的债务就不会牵连这套房子。还有“个人独资企业”:把房产、股权放在个人独资企业名下,万一企业有债务,个人资产不会被执行但要注意“不混同”: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不要混用,不然法院会“刺破公司面纱”,让个人承担责任。

遗嘱是“最基础的传承工具”,但90%的人写的遗嘱都是无效的比如用打印的没亲笔签名,或者见证人是继承人的朋友,或者没注明年月日。教你写一份“有效的遗嘱”:如果是自书遗嘱(自己写),一定要亲笔写全部内容(不能打印后签名),签自己的正式名字(比如“张三”,不要签“老张”),注明年、月、日(比如2024年5月10日,不能写“今年5月”);如果是代书遗嘱(别人帮写),要找两个“无利害关系”的见证人比如邻居、律师,不能是继承人、受遗赠人,也不能是他们的债权人、债务人,然后由其中一个见证人写遗嘱内容,遗嘱人、代书人、其他见证人都要签名,注明年月日。遗嘱要“妥善保管”:可以放在公证处的“遗嘱保管箱”(每年几十块钱),或者找律师保管我有个客户把遗嘱放在抽屉里,结果被子女翻出来篡改了,最后闹到法院,折腾了一年才理清。提醒:遗嘱要“定期更新”结婚、离婚、生孩子、买了新房产,都要重新写遗嘱,不然旧遗嘱可能失效。比如你之前写遗嘱把房子给儿子,后来又生了女儿,没改遗嘱,女儿可能起诉要求分房产。

最后提醒几个“必踩的坑”:比如生前把房产给子女,却没写“只赠与个人”结果子女离婚,房产被分割;比如把存款存到子女名下,没写“代持协议”子女说这是赠与,父母去世后拿不回来;比如买保险时受益人写“子女”,没写名字后来生了二胎,两个孩子争保险金。这些坑都能提前避开:赠与房产时加一句“只赠与个人”,存子女名下的钱写份“代持协议”(比如“此款由父母出资,存于子女名下,归父母所有”),买保险时受益人写具体名字(比如“儿子张三”“女儿李四”),再写清楚受益比例(比如张三50%、李四50%)。

其实,家庭财产传承的核心不是“复杂的工具”,而是“提前想清楚”你想把钱给谁?想怎么给?想防什么风险?然后找个专业的律师或理财师,把这些想法变成“可操作的步骤”。比如30岁买套房子时,就写好赠与合同;40岁有了孩子,就立一份遗嘱;50岁有了企业,就改章程或设信托。这些事花不了多少时间,却能让你在去世后,家人不用为钱吵架,不用跑断腿办手续,不用交冤枉税。毕竟,我们努力赚钱的目的,从来不是让钱变成“麻烦”,而是让家人能“安心地”接过我们的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