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文锦律师事务所网站!
行业知识
律师代理股东投资争议案件:帮你追回投资款的关键策略
2025-07-29 10:17:15

image

股东投资款难追回?这6个「落地策略」帮你把钱要回来

小张去年把100万打给创业的朋友,备注「投资款」,想着跟着赚点钱,结果一年过去,朋友既没让他签股权协议,也没分红,问急了还说「公司亏了,钱拿不回来」。小张想打官司,但不知道从哪下手要什么证据?告公司还是告朋友?能不能真的把钱要回来?

这是股东投资争议里最常见的困惑。作为处理过几十起这类案件的律师,我想告诉你:追回投资款不是靠「闹」,而是靠「精准踩点」每一步都要锁死证据、选对法律依据、卡准执行关键点。下面这6个策略,是我从实际案例里总结的「干货」,你看完就能直接用。

步:先「锁死」投资事实证据要「指向明确」,不能模棱两可

很多人以为「转账记录」就是全部证据,其实远远不够。我曾遇到一个客户,转账备注「往来款」,对方后来咬定是借款,差点输了官司。你要做的是「三重证据闭环」:

首先,补全「投资性质」的证据。如果有聊天记录,赶紧翻有没有对方说「这钱是占公司10%股权」「等盈利了分红」的内容;如果没有,试着用微信或电话聊比如问「上次我打给你的100万,是占XX公司10%的股本吧?」对方只要回复「是」,就能作为关键证据(注意:聊天记录要保留原始载体,别删!)。

其次,固定「你是股东」的证据。如果没工商登记,有没有参加过股东会?有没有签过分红协议?甚至有没有收到过公司的财务报表?这些都能证明你是「实际股东」。我有个客户,没做工商登记,但保存了三次股东会的签到表和微信讨论群记录,法院直接认定他是实际股东。

最后,跟踪「投资款流向」。对方有没有把钱打进公司账户?如果没有,而是转到了个人账号,这会成为后续「欺诈」或「挪用」的关键线索。比如我曾处理过一起案件:客户的投资款被对方转到了个人账户买股票,我用银行流水和股票账户记录,直接证明对方「未将投资款用于公司经营」,最终法院支持了撤销投资协议的请求。

一句话总结: 证据要「戳破模糊地带」「投资款」的备注比「往来款」管用,「占10%股权」的聊天记录比「一起赚钱」管用。

第二步:先分清「是股权还是借款」两者的追回路径天差地别

很多争议的核心是「这笔钱到底是股权还是借款」因为股权要共担风险,借款要还本付息,路径完全不同。怎么区分?看三个「关键特征」:

  • 有没有「共担风险」:如果对方说「亏了算你的,赚了分你」,就是股权;如果说「不管赚不赚,每年给你10%利息」,就是借款。
  • 有没有「参与经营」:如果你参加股东会、签过决策文件,就是股权;如果从来没管过公司的事,就是借款。
  • 有没有「固定回报」: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和利息,就是借款;如果只有分红没有固定回报,就是股权。

我处理过一个经典案例:客户和对方签了「投资协议」,但里面写了「两年后返还本金,每年分红10%」。我直接以「借款合同」起诉因为这符合「固定回报+还本」的借款特征,最后法院支持了客户的请求,对方连本带息还了120万。

反过来,如果协议里写「共担风险、共享收益」,你再想按借款要回来,难度就大了。所以,先给这笔钱「定性」,再选追回路径。

第三步:找对「请求权基础」别瞎告,要「精准用法律」

找对「请求权基础」,就是找对「打官司的理由」。不同的情况,对应不同的法律条款,直接决定你能不能赢。我总结了4种最常见的场景:

  • 场景1:没签股权协议,也没登记股东可以以「根本违约」解除投资协议。比如对方收了钱,却没让你成为股东,也没让你参与经营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563条,「当事人一方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」,你可以解除协议,要求返还投资款。
  • 场景2:对方骗你投资(比如隐瞒亏损)可以以「欺诈」撤销投资协议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48条,「一方以欺诈手段,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,受欺诈方有权撤销」。我曾帮一个客户,对方隐瞒公司负债500万的事实,骗他投资200万,最后法院撤销了协议,全额返还。
  • 场景3:你是股东,但想退钱看「异议股东回购」。根据《公司法》第74条,如果公司连续五年盈利但不分红,或者公司要合并、分立,你投了反对票,能要求公司回购你的股权。我有个客户,投资100万占20%股权,公司连续三年盈利不分红,我帮他起诉,最后公司以120万回购了股权。
  • 场景4:公司快倒闭了请求「解散公司+清算」。根据《公司法司法解释(二)》第1条,如果公司连续两年没开股东会,或者股东会无法做出有效决议,「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」,你可以请求解散公司,然后通过清算分配财产。但这一步难度大,建议作为「最后手段」。

关键提醒: 别随便选「合同无效」除非对方是非法集资,否则「无效」的门槛很高,不如「解除」或「撤销」管用。

第四步:一定要做「财产保全」赢了官司拿不到钱,等于白打

我见过太多「赢了官司,输了钱」的案例对方早把财产转移了,判决书变成「废纸」。财产保全是「追回投资款的生命线」,一定要早做!

怎么做?三个要点:

  1. 时机要快:起诉时就申请「诉中保全」,或者情况紧急(比如对方要卖房子)时,申请「诉前保全」但诉前保全要在30天内起诉,否则会解除。
  2. 线索要准:查财产线索的方法:① 查公司工商信息,能找到基本账户;② 查不动产登记中心,能找到公司或股东的房产;③ 查车管所,能找到车辆;④ 用「企查查」「天眼查」查股东的关联公司(可能有财产)。
  3. 担保要省:不用拿现金担保,找保险公司买「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」,保费只要保全金额的0.5%-1%(比如保全100万,保费5000-10000元),就能代替现金。

我处理过一个案子:客户起诉前发现对方要把公司的房产卖给别人,我赶紧帮他申请了诉前保全,冻结了房产。后来对方没办法,只能和客户调解,把150万投资款还了。记住:财产保全要「先下手为强」,晚了就来不及了。

第五步:「穿透」公司有限责任股东有钱,就让股东还

很多时候,公司没钱,但股东有钱这时候要「戳破」公司的「有限责任」外衣,让股东承担连带责任。三种常见情况:

  • 股东未足额出资:比如股东认缴100万,但只出了50万,根据《公司法司法解释(三)》第13条,你可以要求股东在未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。
  • 股东抽逃出资:比如股东把出资款打进公司账户后,又转走了(比如转到个人账户买房子),根据《公司法司法解释(三)》第14条,要返还抽逃的出资。
  • 人格混同:比如公司账户和股东个人账户混用,公司的钱用来买股东的房子,或者股东用公司名义借款但钱进了自己口袋,根据《公司法》第20条,「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,逃避债务,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」,要承担连带责任。

我曾帮一个客户处理过这样的案子:公司欠他50万投资款,但公司账户没钱。我查了公司的银行流水,发现股东把公司的100万转到了自己的个人账户买房子,于是追加股东为被告,要求承担连带责任。最后法院支持了请求,股东用房子变现还了钱。关键:要找到「股东和公司混同」的证据银行流水、转账记录是核心。

第六步:协商调解要「有策略」别签「口头协议」,要「法院确认」

诉讼是「最后手段」,协商调解往往更快拿到钱,但调解要「讲技巧」,不能随便签协议

  • 以诉促调:先起诉,申请财产保全,让对方感受到压力,再谈调解比如我有个客户,起诉后保全了对方的车辆,对方主动找过来,答应分三期还。
  • 条款要明确:调解协议要写清楚:① 还款金额(比如100万);② 还款期限(比如2024年6月30日前还30万,9月30日前还30万,12月31日前还40万);③ 利息(比如逾期利息按LPR的1.5倍计算);④ 违约条款(比如逾期不还,要支付当期金额的10%违约金,且可以就全部未付款项申请强制执行)。
  • 法院确认:调解协议要经过法院制作「调解书」这样有强制执行力,对方不履行的话,你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,不用再起诉。

我处理过一个案子:客户投资80万,对方一直拖着不还。我帮他起诉并保全了对方的车辆,后来对方主动调解,答应分三期还。我帮客户写了调解书,里面写了「每逾期一期,支付当期金额的10%违约金」。结果对方期就没还,我直接申请强制执行,把车辆拍卖了,客户拿到了80万+违约金。记住:调解不是「让步」,而是「用最快的方式拿到钱」。

最后:追回投资款的「核心逻辑」

其实,追回投资款的关键,是「闭环思维」从证据到法律依据,从财产保全到执行,每一步都要「衔接上」。

我见过太多人犯的错误:① 没固定证据,对方否认投资事实;② 没做财产保全,赢了官司拿不到钱;③ 没追究股东责任,公司没钱就放弃;④ 随便签调解协议,对方不履行没招。

反过来,做对这6步:锁死证据→分清性质→找对请求权→财产保全→追究股东→协商调解,你就能把「被动」变「主动」,把「要不到钱」变「拿到钱」。

最后提醒:不要等对方「消失」了再找律师越早行动,越容易拿回钱;不要相信「口头承诺」所有约定都要落到纸面上;不要放弃「查财产」就算公司没钱,股东可能有钱。

投资争议不可怕,可怕的是「盲目行动」。用对策略,你才能把钱拿回来。